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Violet.DrBlack
2024-11-07 / 0 评论 / 0 点赞 / 42 阅读 / 0 字

数据链路层的构成与协议概览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中,常见的两大子层是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这两个子层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确保网络数据在物理介质上的可靠传输。

1.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LLC子层位于数据链路层的上层,主要负责处理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通信,以及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负责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封装并传输,同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功能。

  • 作用

    • 协议标识:LLC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让上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可以通过LLC子层来发送数据,而不需要关心底层的物理网络设备。

    • 错误检测:通过使用校验和(如CRC),LLC会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 流量控制:确保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速率匹配,防止网络拥堵。

    • 数据帧的封装:LLC会根据上层协议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封装,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流转。

  • 协议

    • IEEE 802.2 LLC协议:它为局域网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可以让不同的网络协议(如IP和NetBEUI)共享相同的物理链路。

2.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MAC子层是数据链路层的下层,主要负责设备之间如何访问共享的物理介质并避免冲突。通过管理物理地址(MAC地址)和控制介质的访问,确保数据帧正确地在物理网络上传输,避免冲突和拥堵。

  • 作用

    • 物理地址(MAC地址)管理:MAC子层使用设备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MAC地址通常是硬件制造商在设备的网络接口卡(NIC)上预置的唯一标识符。

    •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决定了设备如何在共享的通信介质上发送数据。由于多个设备可能会共享同一物理介质(例如以太网),MAC协议负责避免设备间的冲突。常见的协议有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它用于避免和解决数据冲突。

    • 帧的传输与处理:MAC子层负责将来自LLC层的数据封装成帧并传送至物理层。

  • 协议

    • IEEE 802.3:以太网的标准,定义了MAC子层的行为,使用MAC地址来进行设备间的唯一标识。

    •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i-Fi)的标准,MAC子层也控制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Frame Relay

HDLC

PPP

MPLS

Ethernet

协议类型

面向连接的链路层协议

点对点链路控制协议(同步)

点对点协议(点对点链路支持多种协议)

标签交换协议,适用于多协议网络

基于帧的局域网协议,通常在以太网中使用

协议协商

不支持协议协商

不支持协议协商

支持协议协商(如 IP、IPv6 等)

支持流量工程、服务质量(QoS)协议协商

支持多种协议,通常通过 VLAN 和 QoS 管理

身份认证

不支持身份验证

不支持身份验证

支持身份验证(如 PAP 和 CHAP)

支持基于标签的路由,允许身份验证和流量控制

支持基于交换机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封装能力

支持灵活封装,通常用于多种协议传输

固定封装,通常用于 X.25 等协议的传输

灵活封装,支持多种协议,如 IP、IPX、AppleTalk

支持多种协议封装,适合 VPN 和数据中心应用

支持以太网帧封装,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

错误检测

支持 CRC 校验

支持 CRC 校验

支持 CRC 校验

提供标签级错误检测

提供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 WAN 连接

主要用于工业和老旧网络设备

用于广域网、DSL、ISP 连接等点对点链路

用于高效的数据流量管理,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和运营商网络

用于高速局域网连接,支持数据流量控制

扩展性

扩展性较差,主要用于点对点的连接

扩展性较差,主要用于串行链路

更强的扩展性,支持多种上层协议的传输

支持广泛的流量管理和多协议环境,适应性强

高扩展性,支持高带宽连接,适用于现代网络

带宽效率

较低的带宽效率,但具有高性价比

低带宽效率,适合低速网络环境

高带宽效率,适用于高速传输

高效的带宽利用,支持不同的带宽管理策略

高带宽效率,支持千兆级和更高带宽的网络连接

  • Frame Relay:适用于简单的 WAN 连接,提供较低的带宽和简单的虚拟电路管理。它使用较低的带宽并简化了协议结构,适合对网络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HDLC:传统的同步链路控制协议,主要用于低速的串行链路,适用于工业控制、老旧网络设备等。

  • PPP: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封装和身份验证,广泛用于广域网、DSL 连接等现代通信场景。

  • MPLS:更现代化的协议,用于高效的流量管理和 QoS 支持,广泛应用于运营商网络和数据中心。

  • Ethernet:广泛用于局域网,支持高速传输和强大的扩展性,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网络流量。

协议的详细解释


HDLC 是一种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通常用于同步传输的串行通信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广域网连接。它是 ISO/IEC 13239 标准的一个实现,常用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主要特点:

  • 数据帧结构:HDLC 使用固定格式的数据帧来封装传输的数据。

  • 可靠性:HDLC 提供可靠的链路层服务,包括帧的差错检测和纠正。

  • 面向比特的协议:它不是基于字节的,而是基于比特流的,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一个比特都被处理。

  • 流控制和差错控制:支持数据的流控制(例如通过滑动窗口)和差错检测(通过 CRC 校验)。

HDLC 数据帧格式:

  • Flag(帧标志,1字节):每个 HDLC 帧都以 0x7E 标记开始和结束,用于区分帧的开始和结束。

  • 地址(1字节):用来标识发送方或接收方设备的地址。

  • 控制(1字节):控制字段用于帧的类型(例如信息帧、监督帧或未确认帧)。

  • 信息(数据字段):包含实际的用户数据。

  • FCS(Frame Check Sequence)(2字节):用于差错检测,常用 CRC 校验。

HDLC 与 PPP 区别:

  • HDLC 是同步协议:HDLC 不支持异步通信,通常用于点对点或点到多点的连接。

  • 链路层协议:HDLC 提供一个完整的链路控制功能,包括帧结构、差错检测等,但不涉及 IP 或网络层的细节。

  • 扩展性较差:HDLC 不支持动态的协议协商,通常固定使用于某些协议(例如 X.25)。


二. PPP封装(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 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之间。它可以承载多种协议的数据,如 IP、IPX、AppleTalk 等,并且提供了可靠的链路层功能。PPP 最初设计用于通过串行链路连接两个设备,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也被扩展到了各种通信技术中,包括 DSL、光纤、ISDN、Wi-Fi 等。

主要特点:

  • 广泛支持的协议:PPP 不仅支持差错检测和流控制,还能够在链路层协商协议(例如 IP、IPv6 等)。这使得 PPP 更加灵活和适用于各种网络类型。

  • 配置和认证:PPP 支持对链路的配置、身份验证(例如 PAP 和 CHAP)和协议协商,能够确保链路的安全性。

  • 协议封装:PPP 允许封装多种上层协议,包括 IP、IPX、AppleTalk、NetBEUI 等。

  • 链路层错误检测:与 HDLC 类似,PPP 也提供差错检测(例如 CRC 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 更强的扩展性:PPP 可以在点对点链路上传输多种协议,因此它更为灵活并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网络应用。

PPP 数据帧格式:

  • Flag(帧标志,1字节):每个 PPP 帧以 0x7E 开始,用于标识帧的开始。

  • 地址(1字节):通常为 0xFF,表示广播地址,所有 PPP 帧都采用此地址。

  • 控制(1字节):通常为 0x03,表示无帧控制(无特殊控制字段)。

  • 协议字段(2字节):标识上层协议类型,例如 0x0021 表示 IP,0x002B 表示 IPX,0x0064 表示 AppleTalk 等。

  • 数据字段(可变长度):携带具体的数据内容。

  • FCS(Frame Check Sequence)(2字节):差错检测字段,通常采用 CRC 校验。

PPP 与 HDLC 的区别:

  • 协议协商:PPP 具有协议协商的功能,能够动态协商使用的网络层协议,而 HDLC 一般固定使用某种协议。

  • 认证功能:PPP 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机制(如 PAP 和 CHAP),而 HDLC 不提供此功能。

  • 封装灵活性:PPP 能够封装多种不同类型的协议,而 HDLC 通常用于封装单一类型的数据。

  • IP 适配:PPP 能够通过链路层协商承载 IP 或其他协议,提供更广泛的支持,而 HDLC 没有这种能力。


三. Frame Relay的基本概念

Frame Relay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逻辑链路之间传输数据帧。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 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上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并允许用户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专用的连接。

工作原理

Frame Relay 是在 数据链路层(OSI 模型的第二层)上实现的。它通过 虚拟电路(Virtual Circuits,VC) 来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每个虚拟电路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它用于标识不同的逻辑连接。

Frame Relay 在传输数据时,将数据分解成称为 数据帧(Frame) 的块进行传输,每个帧中包含了 目的地地址、数据内容和差错检测信息 等。

Frame Relay的组成部分

  1. 虚拟电路(Virtual Circuit, VC)

    • 永久虚拟电路(PVC,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这些是事先配置好的、常态使用的虚拟电路。它们不需要每次连接时建立,连接后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 交换虚拟电路(SVC, Switched Virtual Circuit):这些电路在使用时才动态创建,通常用于临时的、非持续性的连接。

  2.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

    • DLCI 是 Frame Relay 用来标识不同虚拟电路的唯一标识符。每个连接都会有一个独特的 DLCI 来区分不同的虚拟电路。DLCI 是用于路由数据帧的关键。

  3. 帧结构: Frame Relay 的帧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标志字段(Flag Field):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通常为 0x7E,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

    • 地址字段(Address Field):用于指定目标虚拟电路的 DLCI。

    • 控制字段(Control Field):指定帧的类型和控制信息。Frame Relay 多为无连接的数据传输,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字段。

    • 信息字段(Information Field):实际传输的数据。

    • FCS(Frame Check Sequence)字段:用于差错检测的字段,通常使用 CRC 校验。

Frame Relay的优点

  1. 高效性: Frame Relay 主要通过简化的协议来减少开销,提供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它只关心数据的传输,不会进行过多的处理,比如错误重发等,减少了带宽占用。

  2. 灵活性: Frame Relay 支持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可以根据网络条件进行调整,适应不同的需求。

  3. 成本效益: Frame Relay 提供了一种通过共享网络资源的方式来提供专用的虚拟电路,节省了硬件和维护成本,尤其对于远程办公和分支机构的连接非常适用。

  4. 支持多种协议: 它能够支持多种上层协议的封装,包括 IP、IPX、AppleTalk 等,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网络环境。

Frame Relay的缺点

  1. 传输可靠性低: Frame Relay 不提供 流量控制错误恢复,它假设网络是可靠的,所有错误的处理都依赖于高层协议。这意味着如果数据丢失或发生错误,必须由上层协议(如 TCP)来处理,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延迟。

  2. 网络负载问题: 如果虚拟电路上的负载过高或发生拥塞,Frame Relay 可能会丢弃数据帧,但它并不具备自动重传机制。

  3. 逐渐被淘汰: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新技术已逐步取代了 Frame Relay,特别是在需要更高效率和复杂流量管理的环境中。

Frame Relay的应用场景

  1. 广域网连接: Frame Relay 是一种非常适合广域网连接的协议,尤其是在多个分支机构之间提供连接时。企业可以利用 Frame Relay 提供高效、经济的跨城市和跨区域网络连接。

  2. 远程访问和远程办公: 使用 Frame Relay 作为 VPN 连接的一部分,可以为远程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尤其是在没有其他网络接入选项的区域。

  3. 数据流量传输: Frame Relay 也可用于大规模数据的传输,例如视频流或高带宽需求的数据流,尽管它的错误恢复和带宽管理能力较为有限。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高效的网络数据转发技术,用于加速和优化网络流量的路由。它通过在数据包上附加一个简短的标签(标签交换)而不是基于传统的 IP 地址进行路由,从而提高了数据转发的速度和效率。

四. MPLS的工作原理:

  1. 标签交换:在MPLS网络中,每个数据包会在进入网络时被加上一个标签(label)。这个标签由边缘路由器(通常叫做PE,Provider Edge)添加。在传输过程中,标签信息用于路由决策,而不需要检查完整的IP地址信息。

  2. 标签转发:MPLS 网络中的核心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根据数据包的标签来决定转发路径,而不是像传统IP路由一样进行基于IP地址的查找。通过这种方式,MPLS可以实现更快的转发速度。

  3. 标签堆栈:MPLS 支持多个标签堆栈(Label Stack)。数据包可以包含多个标签,堆栈内的标签逐一解析,以便在不同的网络层次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和调度。

  4. 标签分配和交换:MPLS使用一种名为标签分发协议(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来管理标签分配和分发,确保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正确地进行标签交换。

MPLS的优势:

  • 高效性:通过标签交换,MPLS 路由器不需要检查 IP 地址,减少了路由决策的复杂度,提高了路由效率。

  • 灵活性:MPLS 不依赖于底层的传输协议,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包括 IP、IPv6、Ethernet 等。

  • 流量工程:MPLS 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路径来引导流量,这样可以实现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即在网络中优化流量分配,避免某些路径的过载。

  • QoS(服务质量):MPLS 能够为不同的流量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通过优先级标记确保重要流量获得更高的优先级。

  • 虚拟专用网(VPN):MPLS 是支持构建 VPN 的理想选择。通过 MPLS,可以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创建多个虚拟网络,这些虚拟网络彼此隔离,从而提高安全性。

MPLS的应用:

  • 广域网(WAN)连接:MPLS 广泛应用于服务提供商的 WAN 网络中,提供高效的流量管理、流量优化、低延迟的服务。

  • 虚拟专用网(VPN):通过 MPLS,网络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虚拟专用网服务。MPLS VPN 通过标签分隔不同客户的流量,确保数据隔离和安全性。

  • 流量工程:MPLS 可以实现基于流量的网络工程,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进行优化调度,避免网络拥堵和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 多协议支持:MPLS 支持多种协议的转发,不仅仅局限于 IP 协议,适用于各种协议和应用场景。

MPLS的缺点:

  • 复杂性:MPLS 配置和管理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大规模的网络中,需要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 成本:对于小型企业或网络,部署 MPLS 网络可能需要较高的硬件和软件成本,尤其是在需要多层标签堆栈、流量工程等高级功能时。


五. Ethernet(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LAN)技术,主要用于将设备连接到局域网中,并支持高速数据通信。它通过在网络中使用数据包进行通信,允许多台设备在共享的介质上进行传输。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出多个版本,支持从传统的10 Mbps到如今的100 Gbps甚至更高的传输速度。

以太网的基本特性:

特性

描述

协议类型

局域网(LAN)数据链路层协议

传输方式

基于数据帧的传输方式

传输介质

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多种物理介质

数据单位

数据以帧的形式传输,帧内含有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等内容

最大帧长

1518字节(标准Ethernet帧)

MAC地址

每个设备有唯一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不同的设备

访问控制

基于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进行访问控制

传输速度

从10 Mbps(10Base-T)到100 Gbps(100G Ethernet)不等

拓扑结构

通常使用星型拓扑(但也支持总线型拓扑)

协议标准

IEEE 802.3标准

以太网的主要标准:

  1. 10BASE-T (Ethernet):10 Mbps的以太网,基于双绞线进行传输。

  2. 100BASE-TX (Fast Ethernet):100 Mbps的以太网,通常使用双绞线传输。

  3. 1000BASE-T (Gigabit Ethernet):1 Gbps的以太网,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4. 10GBASE-T (10-Gigabit Ethernet):10 Gbps的以太网,适用于数据中心或高带宽需求环境。

  5. 40GBASE-T、100GBASE-T:更高速度的以太网,常用于数据中心、企业级网络中。

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使用的帧结构非常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字段

长度

描述

目的MAC地址

6字节

目的设备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

6字节

发送设备的MAC地址

类型

2字节

用于指定上层协议类型,如 IPv4(0x0800)或 ARP(0x0806)等

数据负载

可变

上层协议数据,如IP数据包或ARP数据包

FCS(帧检验序列)

4字节

用于错误检测的CRC校验码

以太网的应用与发展:

  1. 局域网(LAN)连接:以太网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在局域网中,它通过路由器、交换机连接局部的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网络、企业等环境。

  2. 数据中心网络:随着带宽需求的增加,数据中心也逐步采用更高速的以太网技术(如10Gbps、100Gbps等)来提供大规模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多媒体和流媒体应用:随着带宽需求的提高,以太网能够支持多媒体内容的流畅传输,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直播等领域。

  4. 工业互联网:一些工业环境也开始使用以太网技术来连接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以太网与其他技术的对比:

特性

Ethernet (以太网)

Wi-Fi (无线局域网)

光纤通道 (Fibre Channel)

传输介质

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

无线(使用无线电波)

光纤

最大速度

从10Mbps到100Gbps(视具体标准而定)

最多达10Gbps(Wi-Fi 6)

高达128Gbps

适用范围

局域网(企业、家庭、数据中心)

无线局域网(家庭、办公、公共区域)

高速存储网络(主要用于数据中心)

传输可靠性

高,依赖于有线传输

相对较低(受干扰影响)

极高,专门用于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交换

延迟

低(一般在毫秒级别)

高(可能受信号干扰和环境影响)

非常低,适用于实时应用

以太网作为一种成熟的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支持非常高速度的版本,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通过不断提高带宽、减少延迟,以太网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之一。

0

评论区